在汉朝第一个太后吕后的去世后,时隔仅三个月,刘家宗室和汉朝开国功臣们联合起来,对吕氏家族进行了彻底的清算。吕氏家族的成员,无论老幼一律斩尽杀绝,甚至连吕后的孙子们——这些刘邦的亲孙——也未能幸免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曾发生过巫蛊之祸,连刘病已这位年幼的太子都因年纪尚小而得以幸存,但吕后的孙子们却因为不是刘盈亲生的被一一杀戮。
要知道,连武则天当年在杀戮大范围宗室、改朝换代时,去世后,武家并没有面临如此严重的清算,甚至她的侄孙女武惠妃还成为了李隆基的宠妃。吕后在临朝称制时,曾得到宗室和功臣们的认可。即便吕氏家族遭到灭顶之灾,但后来的皇帝们无论与吕氏有何关系,吕后仍然被追尊为“高皇后”,并且被司马迁写入《史记》本纪。为什么吕后在去世前,能料到吕家会遭遇如此灾难,甚至特意嘱咐侄儿们不要为她送葬,以防政局变动呢?
说到底,吕后掌权期间,确实做了不少惹怒宗室和功臣们的事,导致她去世时,所有人都认为吕家恐怕难逃一劫。刘邦去世后,吕后逐渐掌握了大权,首当其冲的是她开始清洗刘邦的亲生儿子。她不仅迫害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女人,还将威胁过她儿子太子位置的刘如意召入长安,实施了可怕的阴谋。
展开剩余79%在刘盈敏锐察觉到吕后对刘如意的意图后,他亲自将刘如意接到宫中,保护他免受母亲的毒手。然而,吕后依然设法通过毒死刘如意将他除掉,并通过残酷的手段逼迫刘盈亲眼目睹刘如意母亲被处死的惨状。这种屠戮让刘盈心灵受创,最终导致了他早逝。
不仅如此,吕后还对刘邦的其他儿子下手,特别是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。尽管刘肥年纪较大,但他是刘邦与外室所生的私生子,因此在皇位继承上无法与刘盈平起平坐。然而刘邦未曾亏待刘肥,封他为齐王,掌管庞大的封地。然而,吕后因忌惮刘肥的存在,暗中将其除掉,幸好刘盈及时救下了刘肥一命。
刘肥去世后,吕后继续对齐王一脉进行打压。她不仅强行削减了刘襄的封地,还逼迫刘襄削弱了与吕家争斗的势力,使得齐王一脉对吕后产生了深深的仇恨,成为后来诛杀吕氏的主力。与此同时,刘邦的其他儿子们也先后死于吕后之手,吕后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压着刘邦的亲族,令那些本该和她保持亲密关系的宗室们愈发感到威胁。
在吕后掌权期间,那些在刘邦时期就已封侯拜相的开国功臣们,也看到了吕后逐步提升吕家亲戚的权力,令他们心生不满。吕后曾任命她的侄子吕产为相国,虽然吕产并无显赫功绩,但却因吕后之宠得以步步高升。而当时的陈平、周勃等开国功臣们被迫看着吕家逐渐压制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,内心积怨已久。
就连军事权力,吕家也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,吕后让吕产掌管南军,吕璐统领北军,这两支军队对长安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与此同时,吕后通过让刘盈娶了她的外孙女张嫣,实际上控制了后宫的权力,虽然她没有直接动用自己的亲生女儿。
吕后大封诸吕的行为,虽然让她的亲戚们充满权力,但也激怒了那些曾在刘邦时期出生入死的功臣们。随着吕后的掌权,宗室和功臣们的利益被严重侵害,他们开始逐渐对吕氏家族产生威胁,甚至在背后策划暗杀行动。
吕后显然也意识到,自己在政治上过于偏袒吕家亲戚,可能会导致宗室和功臣们的反感,而这种反感可能在她死后引发更大规模的反叛。于是,在临终时,她特意叮嘱侄儿们要紧守宫廷,掌控军权,防止宗室和功臣趁机起事。而最终,吕氏家族在她死后被彻底清除,宗室和功臣们的联合行动迅速将吕氏家族铲除殆尽。
从吕后的统治过程中,可以看出,她一方面通过巩固吕家亲戚的地位增强自己的权力,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宗室和功臣们的利益。这种做法的结果是,她在死后无法保住自己的家族,因为她过度依赖自身的权力,却忽视了与其他势力的平衡。
如果吕后能够更好地平衡宗室、功臣和吕氏家族的关系,也许她的家族并不会在她死后陷入如此深重的灾难。她过于自信自己的权力,未能意识到,权力不单单依靠一人的支持,而是需要广泛的共识和合理的利益分配。最终,功臣们的反感和积怨,成为了她和吕家灭亡的根本原因。
总之,吕后若能更加谨慎地处理与功臣和宗室的关系,避免过度依赖吕家亲戚,她或许能够保住吕氏家族的权力,并在自己的去世后留下一个更加稳固的政权。而这,正是她未能做到的关键所在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