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长安的荔枝》终于迎来大结局,然而杨贵妃的生辰宴上,却连一颗新鲜的荔枝都没能吃到。
虽然鱼承恩在六月初一这天拿到了新鲜的荔枝,但呈给圣人时却是坏的,完全没法食用。李善德从一开始就对右相和鱼承恩的所作所为不满,甚至在众人面前质疑右相的花费是否过高,直指他是不是在贪污。结果,右相直接一声“滚”让李善德离开,这声“滚”仿佛在暗示,李善德的命运岌岌可危,幸好他机警地带着袖儿迅速逃走。
李善德一走,右相和鱼承恩便趁机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,拿着那些坏掉的荔枝,花言巧语地把自己夸得如天神下凡。然而,圣人和贵妃在剥开荔枝时,发现里面全是腐烂的,毫无一颗新鲜的,大家顿时愣住了。右相赶紧甩锅,把责任全推到鱼承恩身上。
展开剩余73%鱼承恩心生一计,开始打起感情牌,说他一心只为讨圣人和贵妃欢心,才举国之力运送荔枝,虽然功劳不大,但他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心力。杨贵妃听后一脸不爽,心里想着:“你这意思是:成功了是我嘴馋,失败了就怪我害国殃民?”
贵妃这话一说,直接让鱼承恩彻底失去了生还的希望。圣人大发雷霆,赐给他三尺白绫,让他自尽了结。而右相也没能逃过一劫,左相趁机向圣人呈交了他搜集的证据,揭露右相勾结何有光,企图谋反的罪行。为了贵妃的颜面,圣人只给了右相一条命,但依然对他进行了惩罚。之后,右相府发生了一场大火,右相在火中几乎被烧成了焦炭。
然而,他们企图独占功劳,却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死后,他们也永远不知道,荔枝本来是新鲜的,为什么送到圣人手中的却变坏了。其实,背后的一切都是李善德的巧妙布局。
李善德故意在荔枝瓮里放了林檎,让荔枝表面看起来新鲜,实则内里早已腐烂。他提前安排了阎雅庄出发,向郑平安透露这一消息,并让左相提前做好准备,帮助自己反击右相与鱼承恩。李善德清楚地知道,即使荔枝成功送到长安,功劳也不属于自己,但他不能让右相和鱼承恩借此继续为非作歹,于是他巧妙地制造了这个局,让他们自食恶果。
至于他带回来的新鲜荔枝,李善德把它们全都送给了女儿和亡妻。他运送荔枝的最终目的,就是为了生存,为了让袖儿不至于成为孤儿。在这一刻,李善德的“女儿奴”形象也彻底立住了。
在原著中,李善德忠实地运回了荔枝,杨贵妃吃到了新鲜的荔枝,剧情也因此看起来较为平淡。然而剧版的改动让剧情更加精妙,李善德通过“借刀杀人”,让右相和鱼承恩偷鸡不成蚀把米,最终给了他们应得的惩罚。
剧版的变化也有深意,暗示了那些好东西永远无法到达圣人和贵妃的手中。右相和鱼承恩两人负责采买,所有进贡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他们的筛选和处理。李善德把新鲜的荔枝给了袖儿,这其实是在提醒观众,圣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好东西,反而只能背上伤民害财的恶名。
总体来看,剧版的处理显然更具戏剧性,也避免了原著的现实感和压抑感,右相和鱼承恩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最终,左相成为最大赢家,什么都不做,最后只需要出场把对手打败。而杨贵妃虽然没有吃到荔枝,却背上了“红颜祸水”的骂名。最为冤枉的莫过于阿僮和苏谅,他们不仅没了荔枝园,还因此倾家荡产。
你觉得剧版的改动如何?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